top of page

號外|AI與舞台劇 林奕華


今年是《 梁祝的繼承者們》十周年,林奕華在過去的周末帶來《 AI時代與梁祝的繼承者們》,並不是要跟大家緬懷過去,而是看看在這個年代,創作是什麼?AI又是什麼?


「以往自己寫的時候,首先要有自己的觀點,或者參考很多資料才會得到一個定論;但來到現在,只要在AI的APP輸入一個指令,不出五秒就產生一篇文章。但重點是,你收貨嗎?你絕對有權收貨的,但也可以繼續回饋AI說你不滿意的地方,或者嘗試以SUSAN SONTAG的角度,用《旁觀他人之痛苦》的作者,去看一個有很多內心痛苦的畫家。AI幫你做了分析,你可以照單全收它的理論,但這樣的話,那是你使用了AI,還是AI利用了你?」


「我希望探討的,是將來人類要如何認識自己?將來的人是怎樣認識自己和世界的關係?這樣的話,AI就會是一個新角色:是協助學生,或者讓學生EXPLOIT這個科技?還是AI可以通過經濟結構去ABUSE大家?當大家很大程度依賴AI的時候,不就是等於給予AI一個控制自己的權利嗎?」


「AI也有分不同的APP,有錢的話就可以負擔得起好一點的、資料庫大一點的APP,有錢跟窮所得到的AI是不一樣的,所以『錢』才是真正的主題。『精英』與否,還是由經濟決定;相對窮的人,要突破只會比以前更難。」


「AI是NEUTRAL的,它只是一個工具,只是現在變成了 APP,更方便地將人類學習、認識新事物的過程以科技取代。大家能否將AI給你的,帶到另一個時空層次?這就是選擇了。我對科技沒有負面的情緒,NEGATIVE的是人類:簡單來說,就是當資本家想用一種科技去控制世界時,人類的做法並不是盡量不讓這件事發生,而是將自己拱手相讓,讓自己變得愈來愈依賴它。這樣的話,人類就是輸上加輸,首先已用你的主體換成客體;再進一步就是連自己都被取代和被取消,連客體都消失了,『你』就再也沒有存在的價值。」


(摘錄內容)

完整文章刊於 ISSUE 571


文|Jaz Kong

攝影|Sam Yip

Comments


​相關文章
最近動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