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林奕華:戲劇是凌駕現實的「遊樂場」

成報


2010 年,當《命運建築師之遠大前程》的最後一抹追光隱去,《城市三部曲》「樂章」的最後一顆音停止了震動。時隔四年,「鬼才」林奕華再譜新「樂章」——《生命三部曲》,以《梁祝的繼承者們》一曲,用「soul—藝術」之命題奏起。人物簡介:林奕華,香港知名舞台劇導演,橫跨劇場、舞蹈、教育等不同領域的多棲創作人。


2010 年,當《命運建築師之遠大前程》的最後一抹追光隱去,《城市三部曲》「樂章」的最後一顆音停止了震動。時隔四年,「鬼才」林奕華再譜新「樂章」——《生命三部曲》,以《梁祝的繼承者們》一曲,用「soul—藝術」之命題奏起。記者羅慧坤報道


「我希望觀眾敢笑」


把經典苦戀劇《梁祝》再演一次?顯然已沒任何意義。林奕華將《梁祝》改編成在藝術學院求學的年輕人故事,試圖回答「甚麼是藝術」等命題,尋覓「我不能告訴你我是誰」的秘密之於當下年輕人的意義。


自5 月18 日起在港演出數場後,《梁祝的繼承者們》獲得熱烈迴響。然而,林奕華發覺,比起他在排練場開懷的笑,劇場觀眾難免顯得有點拘謹了。「我猜那是與劇中很多帶有頑童反叛精神的不按牌理出牌的處理手法有關。因為戲劇於我是凌駕現實的『遊樂場』,它要結合想像力、幽默感和挑戰性,把觀眾從日常生活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劇中以惡夢開場,充滿荒誕效果,我希望觀眾敢笑。」


身上流着「祝英台血液」


這台音樂劇的原型「梁祝」,是林奕華的情結。自知道「梁祝」後,這個故事便在林奕華心底扎了根,身體裏開始流着「祝英台血液」。熟悉林奕華的觀眾一定記得,早在2002 年,他已將梁祝的故事片搬上舞台,《十八相送》,十八首歌,十八場分手戲……「在父權思想主導的文化中,有種名叫「祝英台精神」的力量在我的成長裏使我不斷有着學習和更新自己的動力」,在林奕華心目中,梁祝很特別,也很重要,因為它在厚重歷史文化壓抑下,長出了「做自己」的勇氣和「求知」的激情。


無論古時抑或現代,「做自己」似乎都在各種「身不由己」面前低頭、妥協,最後連「我是誰」也漸漸遺忘。「我的生理性別是男性,但我的情感與性格性別從來不想也不能夠靠攏傳統的「男性」,因為「他」代表不開放、不提問、卻是只給指令、答案和句號。「他」是創造的相反詞。」林奕華不停頓地說着最率真的「我是誰」,說着作為身上流「祝英台血液」的人繼承祝英台面對「自己」的勇氣。


音樂劇中有一首名字叫做《你在美術館哭過嗎》的歌,試圖追問觀眾有否受藝術品感動而哭泣,似想幫助觀眾重拾「自己」最原始的情感感知能力。林奕華說,人文精神(humanities)本來是我們從教育最需要學習的東西,它令人明白人性的可貴,包括情感如何在生命中像水像風像光孕育各式生機,所以對情感的感知能力將決定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民族在實現其潛能和拓展其未來時,有多少可能性。繼承就是把可能性繼往開來。


54 歲的林奕華說,「求知」,然後「成長」,是不論他多少歲都在經歷的過程,在他身上從未間斷。「這跟我的信念有關係,那就是這個世界這個地球都在受苦,苦是來自每個人都以被動的位置來界定自己的價值,譬如身不由己,要改變一些觀念首先要改變整個傳統等等。上述的『日常生活場景』帶給人的無力感使我看見很多可被提出的問號,以戲劇的方式。」林奕華說。


藝術是折射生命價值的鏡子


戲劇,無疑是林奕華最鍾愛、最擅長的藝術形式。有人問林導演這麼好的創意,為何不用電影這種更受歡迎的形式表達?林奕華說,他很喜歡看電影,但要用鏡頭表達、陳述和辯證他對生活的看法和思想,至目前為止就像叫他用左手書寫或是叫一個小說家改變成畫家一樣。「這種改變當然很有意義,只是從時機和意欲而言它還沒成熟到可以坐言起行。我也希望它有發生的一天。」


對林奕華而言,舞台劇、電影、電視劇……不論甚麼形式的藝術都是從生活中啟發出來的。藝術就是折射出生命價值的鏡子,它融合了體驗和想像,荒誕和真實。它可以是美中的醜,惡中的善,它是約定俗成的相反,它令軟弱變成勇氣。藝術絕對不是它一直以來被神話化妖魔化高檔化那樣的存在於虛無縹緲間,它其實就是由死亡倒數所令我們頓悟的人生過程。


歌詞使人直視「自己」


15 首歌詞,一串串詩意而哲學、俏皮而靈動的文字,便是林奕華對《梁祝》傾注心血的頓悟。「那一首首長長的詞,是在說着人生的『無常』,以及藝術的『無償(徒勞)』……使人迫視、直視,那個我們許久不見的『自己』」,台灣文字工作者徐硯美如此評價林奕華為《梁祝的繼承者們》創作的歌詞。


「我可以寫一本書談這次以三周時間完成15 首歌詞的過程,太有挑戰性也太好玩了」,林奕華興奮地說。落筆之前,他曾擔心完成不了這個「2014 年最大的任務」,但創作一旦啟動,每完成一首歌詞,他除了鬆口氣,還有對少了一個發明遊戲的機會的不捨。


《跟自己談戀愛》便是其中一首。這首歌林奕華是在地鐵裏想到怎麼寫的,「第一句在腦海中冒出來的是「猜猜是哪六個字」,接下來我想到把六個字的句子折半成三個字一句,於是有了整首歌都是三個字三個字的結構。三個字之中又有兩個是迭字,聽上去就是俏皮、找樂,而把這種情緒放回「跟自己談戀愛」的主題下,它又反射出一個人取悅自己時會有的孤獨感。」林奕華說。


《跟自己談戀愛》的靈感源於現代人「認真就輸了」和「這不很容易就受傷」的口頭禪。林奕華認為,藏在口頭禪背後的是這個時代的集體恐懼:不自信以及相信成果多於過程。「戀愛其實和讀一本書,看一部電影,聽一首音樂有相似之處,有其起承轉合,只是當科技與數字文化取代了傳統的閱讀方式,大家便相信節省時間就是贏了資源。」他說。


同窗之情最浪漫


林奕華說,他不喜歡這種重結果、計較輸贏的戀愛觀,相反,他生平最喜歡純樸真實的感情模式,最好能互相欣賞,有共同興趣和人生目標。「這種模式實踐在生活裏就是同窗之情,我喜歡和精神上的「同學」從共同信念中培養出更深厚的情誼。通常我們都不會有甚麼利害計較,我們最快樂的時候,是能在現實中活出自己的現實。」


受香港、台灣和國外文化的共同影響,林奕華的文化背景相對混搭。他以翻譯成中文像罵人的「hybrid(雜種)」自比,稱這個詞對他的意義很積極:「因為相比於「純正」,我們根本就是活在一個資訊把文化像咖啡和奶茶融在一起的鴛鴦中,味道如何當然視乎那個人對於這些文化認識的深淺,但不代表混搭或不純一定就是半桶水,相反它可以是更立體和層次更豐富的個性呈現。」


「她找到了一個最好的朋友也就是她的靈魂伴侶,不同文化生長出的不同眼睛使她的視覺不只有所擴闊,更令思想開出很多花朵。」林奕華在評價梁詠琪時如是說。或許,在這杯「鴛鴦」裏嘗出層次感、品出好滋味的不止梁詠琪一個,林奕華亦算一個,他的文字、他的舞台劇便是「喝完鴛鴦」後開出的思想花朵……


精彩問答


@HKLUO:現在社會上不少「同志」因害怕世俗的眼光而隱藏自己的同性戀身份,有些甚至會建立普通家庭來掩蓋身份,對此您怎麼看?


林奕華:曝光作為政治行為當然有它的政治意義,但不見得所有的政治成效一定都對每個人有積極意義,要小心的是,多數人的利益有時候會犧牲本來不應該被犧牲的某一個人,所以曝光在今日的我看來需要視乎他的不只是個人意願,更有複雜的個人背景所可能構成的種種考慮因素。


@冷吉祥:《梁祝的繼承者們》甚麼時候開始內地巡演?


林奕華:過去到內地巡演的多部劇碼都包含着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明星號召力不能否認扮演着關鍵因素,即使沒有大牌明星如《梁祝》,演員數量與幕後團隊加起來是龐大的旅運開支,故我在創作時不考慮後果的性格,是我的戲劇無法完全商業操作的主因。《梁祝》,需要大家祝福。


​相關文章
最近動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