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敢觀舞台:封箱開箱 華麗再遇


「這大概是封箱之作了。」


去年四月,我還在電台主持文化節目,請來張艾嘉談她的新電影。中休期間,聊到舞台劇《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她笑謂,這大概是封箱之作了。劇場作為一種時空高度統一的綜合表演藝術,亟需多重的天時地利人和造就機緣,一不留神就永遠的錯過。2015年暑假,非常林奕華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發表「舞台映畫系列」---《華麗上班族》、《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我卻身在紐約緣慳一面。直至上月,林系「劇場電影」添食,《華麗上班族》以外,新增《包法利夫人們》、《命運建築師之遠大前程》、《紅娘的異想世界在西廂》三片。這四部作品,我都曾經是劇場現場座上客;2016,終於與映畫版《華麗上班族》《包法利夫人們》與《在西廂》,巨幕重逢。


相對於外在世界的「劇場電影」,在2008至2010滾動83場的《華麗上班族》,可能是三部映畫中,與National Theatre Live (NT Live) 模式相對最為接近的一部。由張艾嘉演繹的商界女高層、夾心階層王耀慶謝盈萱、職場新生代鄭元暢楊淇,開宗明義呈現出金融海嘯背景下、一個職場故事的基本架構與人物關係。下層營營役役的無奈、中層踩鋼線的危險遊戲,高層之間波譎雲詭的權力博弈。當中通過歌舞劇般演出節奏、大量明星close-up、群戲中聚焦於特定人物的場面選取、意涵豐富的台詞設計、適度虛化的人物與場面調度等等,都在在保留劇場的空間特質和「人工化」時空,使之同時兼具劇場與電影的獨特性。若干鏡頭的推進,似乎已在構思演出伊始、拍攝之初,已加入「劇場電影」的思考元素。不論是明星演員的面部大特寫,還是蘇菲大衞攤牌一場的暗黑光影與蘇菲裸色套裝 (隱喻赤裸的脆弱)的色彩對比,皆為觀眾選取了觀演的重點。這與劇場中,觀眾有距離的觀賞經驗幾乎完全不一樣。借用林奕華的說法,劇場版與映畫版,可謂是兩名截然不同的導演的作品。


至於在2006至2008公演62場的《包法利夫人們》,則相對傾向於舞台「現場實錄」。《包法利夫人們》實驗劇場的氣息強烈,劇中以十五場電視談話或綜藝節目為主軸,不斷穿插法語課上的男男女女,先後誦讀一段段《包法利夫人》的法語原典。小說《包法利夫人》中的大小角色,人人身穿掛有價錢牌的名牌服飾,在電視節目中輪流登場。名醫、名媛、名模、名人、流行小說家,談情說性嬉笑怒罵。既有當年台灣第一家庭的小丑嘴臉,又有林志玲反串出場、瓊瑤易服的怨婦情調、狗仔隊偷窺爆料文化,一下子原典誦讀聲、販賣愛情的叫賣聲共冶一爐,突顯人欲、愛欲、物欲橫流及萬事萬物皆被商品化,來誘惑人心的都市奇觀。頻繁換段的《包法利夫人們》,借助原著包法利夫人故事的物慾與愛情,反照都市人由華衣美服所簇擁着女性身份、價值、身體的畸型慾望建構,並藉此批判市場和媒體如何無堅不摧、頑強地在購物活動,甚至消費他人八卦等生活層面上搶灘。


另一方面,「現場實錄」版的《包法利夫人們》,大概首先要克服在儼如時裝表演的天橋式舞台左右拍攝,舞台橫陳在兩邊觀眾之中,鏡頭推進似乎與演員有些距離。包括2006年香港首演時,觀眾大感驚喜的「人人身穿掛有價錢牌的名牌服飾」,及所象徵的商品化、金錢觀與都市慾望流動,亦因為映畫中的價錢吊牌顯得細小,幾乎要金睛火眼才找着。若干劇場中非常鮮明的能指與所指,在媒介的轉移過程或多或少有所流失。但無論如何,從《包法利夫人們》到《華麗上班族》,已是林系「劇場電影」不同創作系統以至系譜的階段性呈現。


以NT Live為代表的好些劇場或舞台電影,一直是歐陸地區向外輸出表演藝術成果的文化速遞。舞台愛好者不必遠渡重洋,便能在電影院觀賞馳名遐邇的世界級演出。觀乎以林系「劇場電影」為代表的HONG KONG THEATRE LIVE,卻恰恰倒過來,以香港作為放映基地,吸引大量中港台粉絲麕集,尋找心目中的林系劇場文化拼圖。連續兩年「巨幕放映」後,在香港某些藝術院線也有更靈活的後續放映場次。看來這不單讓「封箱之作」的箱子被打開,亦從保險箱中重新打開更多香港劇場作品的生命,種下了「舞台映畫」走出文化中心、走出香港的種子。


20160813|文匯報|敢觀舞台|封箱開箱 華麗再遇|文/梁偉詩

​相關文章
最近動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