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看擅長以文學名著解讀社會現象的林奕華如何用「小飛俠」談今天的男女情感問題

時下的男女關係,跟「彼得潘」有甚麼關係?我們在關係中,是想要飛翔?還是想要落地?在關係中,有這麼多的不開心,是否是因為往往我們在飛翔時,想要落地,在落地時又想要飛翔呢?那甚麼是關係中的「飛翔」與「落地」呢?


1904年,二十世紀初,由蘇格蘭小說家及劇作家詹姆斯‧馬修‧貝瑞所創作的《彼得潘:不會長大的男孩》(Peter Pan:The boy who wouldn’t grow up)以舞台劇的形式問世。而《彼得潘與溫蒂》(Peter Pan and Wendy)是他在1911年將舞台劇寫成小說的名稱。故事裡敘述了一個會飛且拒絕長大的男孩從一個名叫「永無島」(Neverland)的地方來造訪了一個叫做溫蒂的女孩,從要求她替他找回遺失的影子,並幫他縫回自己的身上,到邀請她到永無島,去當一群孤兒的母親,而過程中還包括了學會飛行、遇見美人魚,與印地安人共同抵抗海盜,與海盜首領虎克船長決一死戰等等冒險經歷。


然而,故事的主題,始終沒有離開這個「不會長大的男孩」,敘述童年的純真與成年人的責任之間的衝突。彼得拒絕了從兒童轉變為成年人,並且鼓動其他的孩子也這樣做。然而書中的第一句「所有的孩子都會長大,除了一個人」以及故事的結局表明了這個願望的不現實性。在這種轉變之中也有著悲劇的成分。

「母親」與「不會長大的男孩」作為一個時下男女的比喻,或者,一個「大姊姊」與一個看似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小男生」不是非常普遍嗎?我們看看近幾年最火紅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或者是《太陽的後裔》不常常就是一個溫蒂,配上了一個彼得潘。那些所謂的「男神」,都是從「外星」來的,或者非常的不「人」,他們的夢幻,是建立在幾件事情上:


讓女生可以享受他們對於「純潔」的想像

他們都不是屬於一種「大男人」,以至於女性是可以透過跟他們相處而保持著某一種「強勢」

但是,當想要受到保護的時候,這些人又擁有像小飛俠一樣的「特異功能」,能夠成為那個救美的英雄


這些對於男女關係的「想像」,是否也是折射出了我們的時代對於性別在期望上的「想要」與「需要」?但是,我們可能會去分析甚麼是「想要」與「需要」,可是,我們會再更深一層地去問,想要與需要的背後,會不會都還是藏著一個「不想長大」的渴望呢?而這個渴望成為了一種「秘密」,被藏在表象之下,以至於我們常常能夠觸及到男女之間問題的「表象」,例如:個性不合、說不上話、感覺淡了,可是,卻始終沒有辦法說,究竟讓他們「錯過」彼此的真實原因究竟是甚麼?


因著《彼得潘》的膾炙人口,有一個心理學名詞以它命名,就叫做「彼得潘症候群」(Peter Pan syndrome)。之所以用「心理學名詞」,而非說它是一個心理疾病,是因為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認為,這種心理反應的牽涉甚廣,他可以統歸於一種「依賴性人格疾患」。而深受此症困擾的人,多半會有逃避多多數形式上的責任,從事一些不成熟的舉動,且仍會眷戀其青少年時期的時光,會設法不斷留住青春。


其症候群的特徵如下:

不負責任:表現任性、散漫,過於自我中心,出了差錯老愛怪罪別人。

缺乏自信:恐懼失敗,不敢勇於任事,面對挑戰會找藉口逃避。

依賴心強:害怕孤單、寂寞,希望隨時有人可以幫忙,滿足任何需求。

難於堅持:挫折忍受度低,行事稍有不順或遭批評便易情緒化或放棄。

關係障礙:與異性交往到需給予承諾時,便會臨陣脫逃,故不時更換伴侶,且對象越來越年輕,藉以緩解被要求結婚組織家庭的壓力。

其他:穿著打扮如青少年,與本身年紀有所出入;好奇心強,愛嘗試新奇事物,喜歡熱鬧氣氛等。


然而,這些症候群,不是有很多直指了時下男女的感情問題嗎?


因此,當我們看到現代人是被困在一個「不想長大」與「害怕長大」的困境當中的時候,小飛俠這個從二十世紀初就出現的虛幻人物,就不僅僅是一個虛幻人物了,而是活生生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因此,《機場無真愛──歡迎來到薄情國》便是以「小飛俠」作為一個平行文本,在其中尋找與現代人相似、對位之處,進而詮釋並解構現代人害怕長大與不想長大的原因,以及這個原因所帶出的千萬種現象。


為什麼是「機場」?

將機場作為一個比喻,有兩重很重要的意涵:


起飛與規矩:

機場代表的是一種嚴格的「規矩」,在機場確實是要「起飛」,但是不能「說飛就飛」。所以,小飛俠一到這個地方就會立刻「現形」,因為他就是要用飛來反抗規矩的,所以,一個要有規矩才飛的地方,它還不把它鬧得天翻地覆。但,更深一層的比喻是,其實愛情也是一個有規矩才能起飛的關係,因此,對於很多不想長大的人來說,對愛情的想像,就是一個能讓他起飛的地方,可是,面對愛情的實際,就是要被檢驗,甚至是要被詢問,被刁難,卻讓他們打了退堂鼓。可是,已經卡在半路了怎麼辦?除了大鬧一場外,他們還有別的選擇嗎?


成長與未知(知道與明白):

機場代表的是有一個「目的地」,也就是要前往一個「未知」。飛,本身就是一種未知,而飛的過程,也是一種未知,飛的目的,也是一種未知。我們買了一張機票,常常就是要去一個我們知道,但不明白的地方。成長,不也是要去一個我們知道,但不明白的地方嗎?


所以,《機場無真愛──歡迎來到薄情國》裡的背景就是發生在一個機場,說一個男子偶像天團與粉絲在機場戀愛的故事。因為這個男子偶像天團,就是從一個「永無島」(Neverland)來的,所以,最後要問的是,誰要跟他們一起去永無島。



為什麼是「薄情國」?

小飛俠彼得潘在原著裡面因著他的「不想長大」,所以他是抗拒知道甚麼是「情感」的。以至於,他對於很多的事情都會常常「忘記」。因為情感是讓我們記憶一件事情非常重要的元素,沒有了情感,事情往往只是「發生」,卻不會變成「經驗」。所以,不想長大是彼得潘抗拒情感的原因,而抗拒情感也成為了他無法長大的原因。所以,他是找到一個方法,把自己困在「時間」的中空當中,讓自己永遠只有眼前,永遠只有現在。


一個只有眼前,只有現在的人,可以有著通天的本事與能力,可是,倘若在他裡面沒有了時間的積累,那他與人的關係就永遠是「只記今朝」,因此,他可以「說」浪漫,可以「談」戀愛,可是,就是沒有愛的能力,因為愛的能力,就是時間的能力。而沒有了時間,就是現代人「薄」的最關鍵的原因。








林奕華為什麼要現在做或者為什麼是由他來做《機場無真愛──歡迎來到薄情國》?

因為他本身也是一個「小飛俠」,正因為他常常被困在「成長」、「害怕成長」、「改變」、「害怕改變」、「青春」、「衰老」這些課題之中,以至於他的創作,一直都跟「成長」息息相關。像是《三國》在談「青春之痛」、《梁祝的繼承者們》在談「青春之老」、《賈寶玉》在談「成長之難」……等等,身處在華人文化當中的他,非常能夠感受到小飛俠因為害怕長大的「飛」,其實正正是他不能「飛」的原因。因為,所謂的「飛」,就是要嚮往「自由」,可是,一個不想長大的人,就代表著他處處得要「依賴」,所以,這樣的依賴,是不是也讓人變成了一個不自由的人呢?


林奕華曾經說:「我是一個在生活上很被動的人,可是在思考上很主動的人。」這樣的矛盾性,讓他不斷地辯證兩邊之難,因為被動看似是快樂,實際上因著自由的被剝奪,而是痛苦的;主動看似是辛苦,實際上因著可以自由的創作,而是令人感到快樂的。所以,他的創作也不斷在向自己也向觀眾提問:「擁有自己的人生快樂,還是,創造自己的人生快樂?」


文/徐硯美

​相關文章
最近動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