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
《一個人的一一:洋洋的一封信》(映画)
14 Variations on the Theme of Yiyi (On Screen)
「我只能看到前面,不能看到後面,這樣,不就是有一半的事情看不到了嗎?」── 洋洋
在疫情最嚴峻的時期,《一個人的一一》在一種幾乎不可能的處境下被創作出來,卻成為超越了這個時期的一種紀錄,十四場戲,十四個「隔離日與夜」,我們如同洋洋一般,在一個又一個的實驗中自我啟發,就是為了有一天,像大田先生可以說「I Teach myself」。而這一切,就從 「不會懼怕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開始。
導演:林奕華(劇場)、袁錦倫(舞台映画)、吳嘉彥(錄像)
演員:王宏元、黃人傑
片長:101分鐘
設有中英文字幕

放映場次:
09/15(一)19:30
設有映後創作分享會 , 約二十分鐘 。
《兩個人的一一:婷婷的14首搖籃曲》(映画)
14 Lullabies for Ting Ting (On Screen)
「婆婆,為什麼這個世界和我們想的都不一樣呢?」── 婷婷
疫情三年,見面不再理所當然。即便在同一城市,也只能透過視窗。人與人的距離,受著無常的制肘,實與虛的界線漸漸模糊,在一起是真的在一起?還是,在幻想在一起?就像是電影《一一》中,每晚去到婆婆房間的婷婷,失眠的她始終得不到一個確切的答案,也等不到婆婆的甦醒;每個白天,在胖子、莉莉、NJ、敏敏之間找尋存在感的她,卻在課堂上睡着了。掉進另一空間的她,會夢見醒著的自己和誰在一起?
導演:林奕華(劇場)、吳嘉彥(舞台映画)、袁錦倫(紀錄短片)
演員:路嘉欣、王宏元
聲音演出:張國穎
片長:84分鐘
設有中英文字幕

放映場次:
09/16(二)19:30
設有映後創作分享會 , 約二十分鐘 。
《三個人的一一:NJ的熱海旅行》(映画)
NJ's Journey to Atami (On Screen)
「我從來沒有愛過另外一個人。」——NJ
疫情過去,封關結束,最想念的地方成了舊地重遊的熱點。《一一》電影中,已為人夫與父親的NJ,與初戀情人阿瑞先在東京重逢,後又同遊熱海,舊情復燃看似近在眉睫,但一句NJ 的深情告白,卻為這次旅行的意義落下休止符:是情懷回到過去,人卻停留現在?於站在十字路口的二人,未來是怎樣的未來?
導演:林奕華(劇場)、袁錦倫(舞台映画)、吳嘉彥(錄像)
音樂總監及演唱:陳建騏
特邀聲音演出:吳念真
演員:路嘉欣、王宏元、黃人傑
片長:88分鐘
設有中英文字幕

放映場次:
09/17(三)19:30
設有映後創作分享會 , 約二十分鐘 。
一個真的Artist,很Pure的
——彭鎧立x林奕華 對話訪談 20230526
四月底,彭鎧立女士(「一一三部曲」首席創作顧問兼監製)專程飛來香港,和林奕華導演一起分享這幾年來,從一開始改編電影《一一》做音樂劇,到疫情之後衍生發展出「一一三部曲」系列作品的創作旅程。
一位音樂藝術家和一位劇場導演,他們是怎樣從楊德昌,這一位具備獨特視野和創作風格的電影導演身上,找到自己的靈感和啟發呢?
錄音:馮展龍
後期:鍾澤明
封面攝影:Ray Leung
文字整理:嚴壽山
背景音樂:
YiYi:A One and a Two OST by Kaili Peng
電影《一一》改編二三事
與彭鎧立女士多次討論
從原定改編《獨立時代》定案為《一一》
林奕華導演提出以音樂劇式形式呈現的可能性
並獲認同
2000年五月
2018年
電影《一一》康城影展首映
楊德昌導演獲最佳導演獎
2019年
整體演出概念交流、演員文本初稿圍讀
首席創作顧 問兼監製彭鎧立女士參與排練
同時與音樂總監陳建騏討論演出的音樂方向
以口述影像加上音樂實驗的意念展開創作
並邀請吳念真先生與金燕玲女士參加聲演
獲口頭應允
以「口述影像」概念出發的演出文本
已有初稿
十一月
十二月
與彭鎧立女士於北京首次會面,
討論改編楊德昌導演作品為舞台劇的可能性
2017年四月
與台北主辦方(原定台北首演)及彭鎧立女士
首次共同會議,商討改編電影《一一》
香港首次舞台劇《一一》設計會議

2020年
一月
演出文本定案
演員音樂工作坊,邀來實驗導師李世揚一同參與


五月
電影《一一》日本 (東京/熱海) 拍攝場景考察
進一步了解角色與創作者之動機與美學
演出文本再修訂
電影《一一》台北和台中拍攝場地考察
海報主視覺拍攝和設計
2020年二月|新冠疫情爆發
七月
舞台劇《一一》台北首演(原定)取消
九月
決定變陣應對疫情下的演出不確定性
把原定九位演員演出的《一一》延後
改為創作《一一》變奏而衍生的《一個人的一一》

十二月
演員王宏元和黃人傑及戲劇顧問徐硯美
來港排練《一個人的一一》
隔離14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