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一個人的一一》戲劇顧問的創作日誌 #第八天

──徐硯美

20210107


我們如何建立自己可閱讀的「人生文本」──即不管輸或是贏,失敗或者成功,都是可以被自己閱讀且有所得的,這就是為什麼,即使是童年的創傷,依舊可以成為我們面對現實的力量。所以「電玩」對於宏元,並不是一種「普遍」的,或者與大眾相同的意義,而是具有屬於他自己的意義。

【宏元分享成長過程中的電玩經歷】100分鐘


我們如何了解現代的年輕文化?

‧ 恐怖片、英雄電影

‧ 電玩

‧ 音樂

‧ 潮牌(Fashion)

‧ 各種影音頻道(YouTube、Tiktok抖音、IG限動、FB限動……)

‧ 如何在這些事物中取得成長的身分認同感?

‧ 在這些事物中,年輕人建構了甚麼樣的精神狀態?或者反過來,因為甚麼樣的精神狀態,會讓年輕人需要進入這些事物所形塑的世界之中?

‧ 這些事物如何改變年輕人與現實之間的關係?


從張愛玲到亦舒,再從亦舒到張小嫻與郭敬明──文學中的「物觀」如何轉移到普及/大眾文學

‧ 我們如何看見文化中精神素養崩解的過程?

△從張愛玲對傳統倫理與現代化的衝擊,到亦舒的對物質文化的追求:


‧ 亦舒如何看物質──如何要成為像亦舒一樣懂得享受的人──時尚不是流行,而是一種貴族;貴族不是為了行使特權,而是一種生活知識的深度內化

△甚麼是最好的牛仔褲?

△打火機要怎麼用?

△最好的餐廳與酒店


‧ 郭敬明的《小時代》與《爵跡》──從慾望個人,到大眾慾望,再到大眾欲望

△享樂與Fantasy的成分大過於個人對物質的了解──對貴族的想像,大過成為真正的貴族:因為成為貴族是需要「時間」與「專業」,即「懂得別人不懂的,多過是擁有別人沒有的物質」。

△《爵跡》:拼湊了電玩的世界觀(可是這些電玩的世界觀,其實背後又有著歐洲的神話背景)、CG動畫以及「明星」的元素,


‧ 如何讓「去脈絡」再「放大慾望」再「補償虛擬出的欠缺」成為一種Fantasy的公式,也就是讓神話變成青少年的童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其實這些普及文學的想像,在香港、台灣與中國大陸三個地方具有的橫向的地域性的不同,同時也有時代的不同,橫向的看見文化的差異,但是縱向的,就看到文化的一種失落──淺薄化、同質化,而這些就是「年輕世代」所面臨的文化困境。


‧ 精神貧窮,就是很難把「自覺」放在個人要求之中,但相對的,如果能夠把「自覺」放在個人要求之中,對於年輕時候的追求,到了時間過了之後,能夠「重訪」、「重看」、「反思」,就像宏元今天分享的,就會成為一種經歷,也從這樣的經歷之中,找到自己興趣的由來,跟自己的關係,時間就能夠成為長出厚度的空間,而這樣的厚度,是可以幫助我們去面對「未來」的。



※ 我們如何建立自己可閱讀的「人生文本」──即不管輸或是贏,失敗或者成功,都是可以被自己閱讀且有所得的,這就是為什麼,即使是童年的創傷,依舊可以成為我們面對現實的力量。所以「電玩」對於宏元,並不是一種「普遍」的,或者與大眾相同的意義,而是具有屬於他自己的意義。





/ 相片由林奕華導演提供,攝於排練期間。/

​相關文章
最近動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