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祺豐×林奕華×伍宇烈 寶玉,你好 何處不是大觀園?_文匯報
文/ 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繼《什麼是舞台》及《人約吉場後》後,西九將與林奕華第一次全面合作,一同創作劇作《寶玉,你好》。香港舞蹈家伍宇烈將與台灣演員王宏元在西九自由空間中隔空上演賈寶玉對上甄寶玉,邀觀眾一起遊覽「大觀園」。虛虛實實中,真真假假下,寶玉究竟是誰?又是誰在大觀園中迷了眼? 聯合導演、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主管(戲劇)劉祺豐記得,2019年時他曾有將近四個月的時間和林奕華「困在」自由空間日日工作。「當時在準備Anna Viebrock(《什麼是舞台》系列第三章,後因疫情後續活動中斷),然後又是時一修的《開課:時老師自修室》。」有一天,林奕華給他描述起《紅樓夢》中寶玉出家的畫面,「一個人,大觀園,落着雪。我說:OK, this is the future。這就是我們,站在一個階段,看不到未來的路怎麼走。」從自由空間一樓的露台看出去,是海邊方興未艾的西九文化區。寶玉的「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景象重疊上來,那詭異的不確定感衝擊不可謂不強烈。「但這也是為什麼我來西九,因為西九是近30年來無論歐洲、亞洲或其他地方都從來不會發生的,是那麼特別的想法


一個人的《紅樓夢》 寶玉你好 聯合導演林奕華訪談
文、攝/ Ray Leung 問: 很多創作人都傾向以更近代的文本作為創作的起點,而導演你則選擇了以《紅樓夢》的甄、賈寶玉作為題,是什麼讓你再以這部經典文本作為起點創作呢? 林: 容我說一個個人經歷。我在13歲的時候,因為家庭關係到台灣留學一段時間,而又因為種種的原因,那個年輕的我被放到寄宿學校,與比我年長的同學同住。那時可說有很大的文化衝擊,而我在這所男校,又猶如看到「大觀園」的面貌:同學之間的關係,著實有點像《紅樓夢》中的情節。那時的我年紀尚輕,連《紅樓夢》也沒有看過,但這次寄宿經歷,讓我看到人際關係的種種微妙之處。而很有趣的是,我在台灣留學半年後回港,在家中看到了一部《紅樓夢》,便讀了起來,而且也是很選擇性地,挑選了寶玉、黛玉、寶釵這些人物的情節來讀,驚嘆故事人物的關係與對話描寫,與我在留學時所見,不同人的各種心理活動竟如此相似。這也許是冥冥中我與《紅樓夢》結緣的開始。 問:那為什麼這次把焦點聚焦於賈寶玉的故事中呢? 林: 賈寶玉常被認為是反叛、強調自我的一個角色。但我最近收看一位台灣文學教授歐麗娟的公開課時,卻看到一個截然不同的觀點。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