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奕華:我們都是小飛俠
一世紀前,《彼得潘》在遙遠的蘇格蘭誕生了,100年後,他青春依然,不老秘方是拒絕成長。林奕華以此Kidult始祖破解當今情愛困局,用機場喻情場,人與人的關係若只是轉機過境,最終只會失落目的地 ─ 愛與成長。 現代情愛關係中的男女都病了,初步確診患上「彼得潘症候群」(Peter Pan syndrome),病徵是不負責任、害怕孤單、關係障礙,始作俑者,要回到100多年前,舞台劇《彼得潘:不會長大的男孩》和小說《彼得潘與溫蒂》的問世,主角小飛俠一生都在飛,拒絕落地只因不想生根和成長,因為長大就要負責任,而他怕責任會壓碎翅膀,最終飛不起來失去自由。 情愛關係裏也有許多無腳雀仔,只求當下不求承諾,因為無負擔的愛才不會受傷害,但情感若沒有時間累積,這個情談起來往往淺薄無味,林奕華年度劇作《機場無真愛 ─ 歡迎來到薄情國》(下稱《機場無真愛》),以機場比喻人來人往的淡薄情愛,「以前我們還會說『歡場無真愛』,互聯網興起後,實體歡場也不需要了,現在手機就是歡場,人與人之間更難建立關係;機場本來就不是跟人建立關係的地方,每個人也來匆匆去匆匆。」導演林奕華說。 從歡


高飛抑或落地
20161227|東touch|高飛抑或落地


《Fear of Flying》 【《機場無真愛 - 歡迎來到薄情國》主題曲完整版】
曲、編、唱/阿超 Achau 詞/林奕華 白/戴旻學 朱家儀 Mixing/子安(麋先生) Fear of flying 櫻花只開一季 upgrade只有一次 Fear of flying 有些人注定等待行李 有些行李注定被人等待 Fear of flying 如果我有多一本護照 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 Fear of flying 這個delay的後面是甚麼地方 是另外一個delay 白: 而家(現在)係我飛(甩)你,唔係你飛(甩)我㗎 我要飛了 我要飛了 我不可能只會愛你 Oh my god 我可能只會愛我自己 我要暈了 我要暈了 我可能會不只愛你 Oh my god 我可能只會不愛我自己 Fear of flying 你能給我的機票 不是我想要的機位 Fear of flying 我最想要的機位 不是你能給我的機票 Fear of flying 有些人離開了才發現 他離開了自己的最後召集 Fear of flying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是站在你面前卻不能說「航班取消」 Fear of flying 是你告訴我有關離地的 Ev


彼得潘症候群
今年三月欣賞過林奕華編導的原創作品《心之偵探》,舞台劇以全新角度解構福爾摩斯與華生的關係,當中包含不少哲學元素,題材新穎兼且引人入勝。前幾天看到林奕華明年一月又有新作,非常期待! 新作《機場無真愛——歡迎來到薄情國》的靈感源自《彼得潘:不會長大的男孩》。這個20世紀初的虛幻人物「小飛俠」,正正反映出時下的年輕人拒絕長大的心態:害怕隨成長而來的各種責任,逃避隨生活追趕而來的重擔……更有心理學家將此現象命名為「彼得潘症候群」! 常聽人說,羨慕小鳥們能夠在天空中自由飛翔,但是當找不到落腳點,一直漫無目的地飛翔,又是不是真的如你所想般的自由愜意?林奕華曾形容自己為一個在生活上很被動,可是在思考上很主動的人,通過不停創作來思考人生哲理,這種矛盾令林奕華的作品看似天馬行空卻又相當寫實。 有興趣的朋友,可於各城市售票網的售票處、網上、流動購票應用程式及信用卡電話購票熱綫購票。誠意將這部舞台劇推介給各位想飛又怕飛的小飛俠。 20161212|晴報|中環蝴蝶|沈桃


看擅長以文學名著解讀社會現象的林奕華如何用「小飛俠」談今天的男女情感問題
時下的男女關係,跟「彼得潘」有甚麼關係?我們在關係中,是想要飛翔?還是想要落地?在關係中,有這麼多的不開心,是否是因為往往我們在飛翔時,想要落地,在落地時又想要飛翔呢?那甚麼是關係中的「飛翔」與「落地」呢? 1904年,二十世紀初,由蘇格蘭小說家及劇作家詹姆斯‧馬修‧貝瑞所創作的《彼得潘:不會長大的男孩》(Peter Pan:The boy who wouldn’t grow up)以舞台劇的形式問世。而《彼得潘與溫蒂》(Peter Pan and Wendy)是他在1911年將舞台劇寫成小說的名稱。故事裡敘述了一個會飛且拒絕長大的男孩從一個名叫「永無島」(Neverland)的地方來造訪了一個叫做溫蒂的女孩,從要求她替他找回遺失的影子,並幫他縫回自己的身上,到邀請她到永無島,去當一群孤兒的母親,而過程中還包括了學會飛行、遇見美人魚,與印地安人共同抵抗海盜,與海盜首領虎克船長決一死戰等等冒險經歷。 然而,故事的主題,始終沒有離開這個「不會長大的男孩」,敘述童年的純真與成年人的責任之間的衝突。彼得拒絕了從兒童轉變為成年人,並且鼓動其他的孩子也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