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大通識】Monster or Master? 林奕華的另類個性人物列傳
為甚麼有了「個性」,還要「另類」? 會不會是因為「個性」受到消費時代的洗禮,已經成為一種櫥窗,一種標籤?它所指涉的,可以剛好是「個性」的相反,針對還未找到自己需要和想要甚麼的人,讓他們可以在購買與擁有的過程中,自我感覺良好許多? 例如,如果「文青」是一種「個性」,那希望被認同的人,該怎麼穿著,怎麼說話,聽甚麼音樂,出現在甚麼場合?然後,「文青」一詞,又很快成了一個調侃、諷刺的詞彙,導致愛好文藝的年青人,有個性等於無個性? 那,甚麼又是「另類個性」?探討這問題,似乎適宜由擁有這種人格特質的人的「所作所為」做起點,那就是,貫徹他們人生,又或構成他們與所存在的環境的矛盾,到底是他們的哪一些「與別不同」? 「另類」代表不同,「個性」象徵存在於個體與大眾之間的張力,Monster令人害怕,Master叫人景仰,可有想過「個性」的一體兩面,就是Monster即Master? 本課程以四個賦予林奕華作品另類個性的創作人為媒介,引發有關現代人對於害怕不被認同的多方面思考。 Would you rather be a monster or master? Pe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