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人的一一》:讓障礙變成自由,局限變成無限
文/林奕華 由2017年與彭鎧士女士談演出《一一》舞台版,敲定2020年五月在香港文化中心首演,十二月上演台北場,到2020年先是香港因疫情場館關閉,必須延至2021年五月才上演,又因創作團隊不能飛台,台北場也要延至2021的十二月。但在2020年入秋,疫情帶來的變數仍不可估,要維持《一一》原定的規模進行創作,風險之高,不是自負盈虧的製作單位可以承受。在一次工作會議上,就New Normal 這理念伸延出之後常用的創作方針:為什麼不可以把障礙變成自由?讓局限變成無限? 《一一》,便是在這情況下,轉化成 《一個人的一一》。 「一個人」這概念,是當世界進入隔離,停擺時,我在當中找到的啟發。其實早在疫情出現前,現代人於「在一起」與「一個人」之間,已有說不盡的愛彼為難,只是沒有想到,問題會在措手不及之下,成為再也不能逃避的局面。「相見不如懷念」是我2017-19年度演出的 《聊齋》的主題,封箱之後,當我還在想《一一》該怎麼創作,世界迅雷不及掩耳的改變,作為千萬人中的個體,我只能「接招」,但回心一想,「招」字可圈可點,它不就是主動精神的體現? 我覺得楊德昌